热搜: 快盈lapp下载
中新网11月29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,当地时间28日,美国前总统吉米·卡特在亚特兰大罕见公开露面,出席已故妻子罗莎琳·卡特的追悼会。一同出席的还有美国总统拜登、前总统克林顿及五位在世的第一夫人。
据报道,卡特当天看上去“很虚弱”,他短暂地离开了临终关怀中心,前往亚特兰大的格伦纪念联合卫理公会教堂参加追悼式。他抵达时坐在轮椅上,腿上盖着一片绣有妻子脸庞的毯子。他并没有说话。
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8日,美国前总统卡特抵达亚特兰大格伦纪念联合卫理公会教堂,参加其妻子罗莎琳·卡特的悼念仪式。
卡特夫妇的儿子厄尔·卡特三世当天发表致辞称,“我的母亲是将我们一家人凝聚在一起的粘合剂。”他亲吻了父亲的头,并将手放在了铺满鲜花的棺木上。
据报道,现场坐在教堂前排的有美国拜登与第一夫人吉尔、1993年到2001年担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与夫人希拉里,还有三位前第一夫人:梅兰妮亚·特朗普、米歇尔·奥巴马以及劳拉·布什。报道称,众多政治人物出席追思会,足以显示罗莎琳在美国所受到的重视。
白宫新闻秘书让-皮埃尔当天称,拜登和第一夫人吉尔在仪式前“与卡特总统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时刻”。
据此前报道,罗莎琳于11月19日在佐治亚州普莱恩斯的家中去世,享年96岁。她的葬礼将于当地时间29日以较为私人的形式在普莱恩斯举行。
罗莎琳1927年8月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。1946年,她与卡特结婚,两人的婚姻长达77年。现年99岁的卡特于1977年至1981年出任美国第39任总统,在其任内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。自1981年离开白宫以来,卡特夫妇一直在普莱恩斯的家中生活。1982年,这对夫妇创立了卡特中心,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健康。
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,引发广泛关注和期待,变“城中村”为“城中景”的呼声渐起。城中村改造是民生工程,也是民心工程。通过因村施策、多措并举打造“城中景”,是这一波城中村改造的应有之义,也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。
一是变城中村为特色文化的“城中景”。城中村改造首先应考虑文化的保护、传承、发掘与活化利用。城中村是城市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,也是城市空间肌理特色化和走出“千城一面”窘境的宝贵资源。每个城中村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脉和非遗民俗传承,这是构成村民社会网络的重要纽带以及地方原真性认同的重要基础。应在改造前深入研究梳理村史村志及相关资料,详细了解其历史底蕴,同时通过实地勘察和调研摸底城中村的有形和无形文化资源。在此基础上,加强与村民包括外来常住人口之间的沟通,力争构建起一个多层次、可体验、可互动的文化和民俗传承载体,将文脉有机植入新社区公共空间和社会生活当中,进而实现与城市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和融合发展。
二是变城中村为和谐社区的“城中景”。城中村是城乡混合的社会共同体,其常住人口组成既有原村集体居民,也有大量的外来务工者,社会构成较为复杂,治理体系也体现出城乡交叠的特征。城中村改造有政府、开发商、投资者等多主体参与,同时也常常会触及村民和外来人员的利益。因此,有必要搭建基层党政、社会投资企业和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平台,充分调动村两委、妇代会、两新组织、外来务工者、新市民代表以及志愿者组织等的参与积极性,推动形成改造后可持续运营的治理机制,切实提升新社区的治理效能,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为人民。
三是变城中村为社会秩序的“城中景”。城中村位于高楼林立的都市之中,但在社会治理方面却不尽如人意,常给城市形象带来负面影响。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应在平急两用设施建设的基础上,合理布局公共空间、公共设施和商业配套,例如幼托、中小学、医院、垃圾分类等民生设施以及商超、餐饮等商业设施,形成功能区布局合理、环境整洁、运转有序的品质社区,不断提升综合治理水平,实现城中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。
四是变城中村为经济活力的“城中景”。城中村改造还必须重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问题。伴随城中村改造,原有的制造业或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也应有计划地同步推进。同时,改建或新建双创空间和各类文创产业基地,往往成为城中村发展特色产业、扩大就业和吸引人才的重要载体,有助于让改造后的新社区成为吸引创新、创业和创意人才的新磁场。此外,还要积极发掘并激活城中村特有的文旅资源,例如营造网红打卡点、发展旅游业等,这也是带动就业和消费的重要途径。
五是变城中村为绿色发展的“城中景”。当前,生态环境建设正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,城中村改造也不例外。应依托城中村既有的环境布局,加大街巷绿植、街心花园、口袋公园等的建设力度,大力发展绿色建筑。同时,在见绿、增绿方面,还应下足微更新、微改造和城市针灸等绣花功夫,设计和营造具有乡村风格的城中村绿色景观,让城中村成为可驻足怡情和陶冶情操的新社区,成为城市优美怡人、绿色盎然的会客厅。
总之,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,也是城市稳增长、扩内需和促转型的重要举措。此轮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应在既有“旧改”和城市更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,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和升华。要实现从“城中村”到“城中景”的蝶变,需开展多指标维度的规划和建设,真正把城中村改造为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宜居宜业城市新社区,并为其他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提供更多更好的示范借鉴。
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、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彦平) 【编辑:房家梁】